历史学是公司基础极为雄厚的一门学科,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成熟、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一)欧洲经济-社会史。以英国及欧洲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经济生活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等主要研究领域,在“从下往上看”的史学观的指导下,研究普通民众的经济生活,探求西方经济社会向近代演变的发展轨迹。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世界历史进程发生巨变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方向着重研究在新的情况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的现代化理论,结合中西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既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也重视各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三)中国古代制度史。本方向以先秦、隋唐、明清为研究重点,探讨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军事、政区地理等制度的历史嬗变,揭示中、西社会转型中不同的制度背景的影响。
(四)宗教文化与欧洲社会变迁。以西欧社会转型过程中宗教生活、宗教观念以及大众文化、社会心态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展现西欧社会由传统向近代演变过程中宗教生活的基本面貌,较为准确地揭示其意义。
本学科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对历史进行整体性、长时段的解释,强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研究、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交叉,打破了以往历史研究的单一模式,在国内学术界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尤具特色。该学科是当今国际史学界最有活力的学科之一,代表着20世纪晚期以来历史学的最新走向与发展趋势。公司在全国首先倡导、引进该学科,并逐渐使其本土化,被史学界认为有荜路蓝缕之功,在国内独树一帜。
本学科在2005年被国家授予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位居国内历史学科先进行列。在“十一五”期间,将拥有世界历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五个博士点,基本覆盖历史学二级学科;拥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门史(欧洲经济-社会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化与旅游六个硕士点。专门史(欧洲经济-社会史)是天津市普通高校“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在国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
本学科队伍整齐、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21人。学术队伍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特点,学科带头人侯建新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王亚平教授、刘景华教授为国内知名学者,若干中青年学者亦在国内历史学界崭露头角。
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连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规划项目,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级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省部委级优秀成果奖9项,出版专(译)著37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译)文220余篇。
本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为目标,继承学科优良传统,有借鉴地吸收西方先进的学术理念与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科理论研究,努力创新,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在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主要建设内容是:(1)在2005年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和世界史博士点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增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三个博士点。(2)全面提升科研水平。通过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术研究等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批优秀学术成果,保持本学科在国内史学界的领先地位。(3)2006年招收世界史本科班(经上级批准,现已取得世界历史本科专业招生权),同年申报世界历史专业本硕连读实验班,为本学科发展提供稳定、高质量的后备力量。(4)加强学科硬件建设与图书资料建设,通过数据中心、专业网站等建设,使本学科成为国内史学研究的重镇、学术交流的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
目前,公司历史学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已经步入国内先进行列。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我们有信心在未来5年内使公司历史学科进入全国15强,成为我国史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并在国际历史学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